广西交通设计集团

广西交通设计集团 / 正文

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好网络舆论工作

2024-12-27

  作者:林浠(南方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)

  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网络强国战略目标10周年,也是我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30周年。这些年来,我国的网络发展经历了历史性变革,取得了历史性成就。根据第54次《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》,截至2024年6月,中国网民规模接近11亿,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8%。如今,“线上空间”已与“线下空间”相互交织成一个充满多元魅力与复杂结构的新现实空间,网民通过网络评论时事、交流观点、寻求共鸣,形成网络舆论,对政府执政能力、社会治理方式和群众思想行为产生深远影响。

 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,也是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桥梁,是我们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阵地,我们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,构建良好网络舆论生态,营造向上向善舆论环境。

  深化网络空间生态协同治理

  网络舆论空间能对现实产生直接深远影响,其健康有序发展关乎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,也深刻影响着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《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》明确了“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”的各项改革任务,其中就包括“加强网络空间法治建设”。

  基于此,我们一是要加快网络空间法治化进程,制订完善网络治理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,科学立法、民主立法、依法立法,研判网络传播场域的风险,既构建有执法依据,公正透明的标准化法律体系,又补充符合网络发展变化,因势利导的灵活化操作规范,打好组合拳,确保互联网始终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。

  二是要严格执法,加大力度开展“清朗”“净网”等专项行动,严惩网络诈骗、网络暴力、网络谣言等违法犯罪行为,集中整治直播领域乱象、“无底线博流量”、煽动对立等网民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,让群众切实感受到网络不是法外之地。

  三是要提升互联网行业自治能力,引导资本及相关企业在法律法规的制度框架下积极作为,共治共享,形成平台自律、协同监管的综合治理体系,不断优化重构网络空间的传播权力结构,化解网络舆论空间的功利化危机,提高治理效率,凝聚网络治理强大合力。

  用好人工智能,助力塑造网络舆论治理新格局

  目前,人工智能正处于技术通用化发展的关键阶段,对未来网络发展形态影响深远,直接影响着网络舆论治理的成效。2023年中央网信办发布的《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》指出,发展人工智能应坚持“以人为本”理念,以增进人类共同福祉为目标,以保障社会安全、尊重人类权益为前提,确保人工智能始终朝着有利于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向发展。

  对此,我们一是要加快硬件建设,引导研发力量集中到互联网核心技术建设的关键领域上来,积极在算法、算力和数据库建设等核心要素更迭方面抢占先机,加强AI芯片等关键技术研发力度,推动更加广泛的国际合作,为国家自主开展互联网战略布局提供强有力基础支撑。

  二是要强化价值引领,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空间的价值引导作用,将主流话语体系融入在AIGC数据库采集第一环节中,从根源规避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价值偏差风险;丰富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内容及场景,发挥人工智能在语义识别、情感分析等方面的优势,完善其在信息分配机制中的作用,真正做到为我所用;加强对算法技术的伦理审查,减少舆论场中“信息茧房”“过滤气泡”等带来的群体极化等网络传播异化现象,增强网络舆论共识度,促进技术向善。

  三是要完善制度建设,充分利用大数据智能识别技术,科学构建风险分级预警机制,制定相应应急措施;及时健全完善法律体系,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规律和特点,有前瞻性和针对性地填补相应法律空缺,重点完善算法审查领域的法律规范;合理规制资本对技术的影响,坚决打击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生产破坏舆论秩序的假、滥、坏信息的不法行为,持续打造清朗网络空间。

  审慎稳妥开展重大突发事件舆情治理

  目前,重大突发事件中的舆情变异与转化已成常态,这也是我们体察民情、观察民意的重要窗口。舆情引导与处置没有标准答案,我们应与时俱进、实事求是地找准每一例重大舆情事件中人民群众的“情绪痛点”,有针对性地予以安抚疏导,增强舆情治理的实效性。

  一是掌握信息发布主动权,坚持公共利益至上,及时公开事件有关信息,避免“舆情真空”导致网络谣言与炒作。如遇敏感棘手事件,要把握好“时、度、效”,快报事实、慎报原因,同时充分考虑公众立场,做到正视舆情中暴露出的矛盾、解决线下存在的实际问题、真诚安抚群众情绪,严防“小事拖大、大事拖炸”。

  二是以人为本处置负面舆情。在传递事实、陈述真相的同时,牢记“不产生新的矛盾、不制造新的冲突”,时刻保持以人为本的同理心,坚持具体问题具体解决,深切关爱每一个深处其中的具体的人,充分疏导负面舆情事件中广大公众的不良情绪,将人文关怀贯彻舆情处置始终,做到与公众舆论共鸣、情感相通。

  三是积极提升网民媒介素养。在目前算法机制下,网民要对平台推荐的内容有基本的审查和批判能力,积极关注不同领域、不同类型的专业媒体及社交平台账号,通过平台反馈渠道与算法形成良性互动,跳脱“信息茧房”;还应学会对信息质量进行评估,主动接触更多权威消息源,分清网络中“客观事实”与“情绪评价”信息;要辨别常见的网络谣言、虚假信息及其它暗含不良价值观的内容,不参与讨论、不参与转发,共同优化舆论环境,推动社会进步。